中秋:从祭祀到团圆,跨越千年的月光

share
中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要相聚团圆的日子呢?其实在上古时期,中秋节只是一个祭祀月神的节日,人们对着月亮祈祷谷物丰收。周朝时帝王开始祭月,这个活动呢一直延续到清朝,北京的月坛正是皇帝祭月的地方。先秦时呢,有了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等活动。唐朝以后,中秋节开始大范围流行,此时的中国人也早已为这轮月亮赋予了另一个深层的意义,团圆。东京梦华录曾记载过当时的中秋盛景,中秋夜贵佳节是台榭民间征战酒楼玩月,酒楼里售卖新酿的美酒。无论贫富,大家都会和家人朋友一起登上高台楼阁,宴饮观月,共赏人间好时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知道,哪怕相隔万里,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同一轮月亮。只要看向他,就能知道彼此的心意与挂念。于是,很多思念以月光为墨,汇聚诗人们的笔端,让我们有幸得知千年前的往事。公元818年,白居易因之前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住在旬阳。那年中秋夜,他感慨仕途失意,挥笔写下,昔年8月15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8月15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他好像想起了刚考上进士的时候,自己意气风发。慈恩塔下题名处,17人中最少年。幻想着自己有着大好前程,又想起了还没入世时前辈顾况对自己说的那句话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如今看来,曾经的调侃反倒一语成谶,长安容不下自己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埋葬,只剩满面风霜。人在最失意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是故乡啊。所以他抬起头看着月亮,继续说,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此刻功名利禄、世事纷扰好像都没有那么重要了。他现在内心只盼望着一件事,但愿好像很多事情确实需要一些经历才能懂得。就像我以前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过人这句诗,但后来经历了一些事,好像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白居易的心情。小时候我最爱过的是中秋,爸妈开车回乡下的姥姥家,姥姥会早早的准备好我爱吃的糖果、零食,还有画着小兔子的灯笼,天一黑,长辈们就会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摆上几盘刚去集上买的五仁月饼。皓月当空,银辉满地,硕大的月亮挂在头顶,好像离我很近,一伸手就能抓到,又好像离我很远远到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还是只能摸到凉凉的月光。大人们安慰我说,等你长大了,踮踮脚就能把月亮给摘下来。后来呢,慢慢长大,忙着上学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理想,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孩子,长成了想要上九天揽月的大人。我也在追逐月亮的路上经历了很多事,穿过了山川,趟过了河流,逆着风低头奔跑着。但无论何时一抬头啊,家人和月亮始终都在,他们一直照耀着我,像小时候一样。所以今年呢,突然就萌生了一种冲动,哪怕相隔千里,哪怕跋山涉水,我也要回去奔赴一场团圆。诗里的月亮照耀了上千年,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变的是我们小时候看月亮是伸手摘月的童趣,长大后看月亮是上九天揽月的稚气。当我们历尽千帆啊,变得成熟,抬头再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我们却已经更懂得团圆的意义了。不变的是,那轮浅浅的明月,跨越了几千年,仍然在头顶照耀着中国人的这份勇气与团圆。我始终相信,无论咫尺还是天涯,只要我们共同抬头看向天上的这轮月亮,我们的心就已经连在了一起。这便是8月15这一天上这轮圆月存在的最美好的意义吧。
**《中秋团圆攻略:穿越古今,共度美好佳节》**

中秋佳节,总是承载着无数的温馨与思念。从古至今,它的意义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祭祀月神,到如今成为相聚团圆的象征。

上古时期,中秋只是个祭祀月神、祈祷谷物丰收的节日。周朝帝王开始祭月,这一传统延续到清朝,北京月坛便是见证。先秦时增添了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等活动。唐朝后,中秋大范围流行,团圆的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家人朋友相聚,共赏明月,是最美的画面。就像古人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相隔多远,同一轮明月能传递彼此的心意。

准备中秋,不妨精心布置家庭氛围。提前购买彩灯、灯笼,将家里装点得温馨浪漫。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的月饼自然不能少,各种口味任你选择。水果、糕点也可准备,增添节日甜蜜。

若有机会,还可组织家庭活动。一起吟诗赏月,感受古人的中秋情怀;玩猜灯谜游戏,增添乐趣;或者制作中秋手工艺品,留下美好回忆。

中秋,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团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让我们珍惜这难得时光,与亲人共度美好佳节,让温暖与爱永远流淌。
中秋、相聚团圆、祭祀月神、历史变迁、诗意中秋
[Q]:中秋节最初的意义是什么?
[A]:最初是祭祀月神的节日,人们对着月亮祈祷谷物丰收。
[Q]:周朝时中秋有什么特别活动?
[A]:周朝帝王开始祭月,此活动延续到清朝,北京月坛是皇帝祭月之地。
[Q]:先秦时期中秋有哪些活动?
[A]: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等活动。
[Q]:唐朝以后中秋有什么变化?
[A]:中秋节开始大范围流行,此时中国人赋予月亮团圆的深层意义。
[Q]:古人如何在中秋表达思念?
[A]:很多思念以月光为墨,汇聚在诗人们笔端,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Q]:白居易在中秋写下了什么?
[A]:公元818年中秋夜,他被贬江州司马,写下“昔年8月15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8月15夜,湓浦沙头水馆前”等诗句。
[Q]:小时候的中秋有什么难忘经历?
[A]:爸妈开车回乡下姥姥家,姥姥准备糖果、零食和画着小兔子的灯笼,长辈们摆上五仁月饼,一家人院子里赏月。
[Q]:长大后对中秋的感受有何不同?
[A]:长大后忙着上学工作,追逐理想,但无论何时抬头,家人和月亮始终在,更懂得团圆意义。
share